第197章 初試學吏
關燈
小
中
大
第197章 初試學吏
卯時,天光微覺,安邑城東軍營點燃一片熊熊火把照亮。
報名的五百餘士子,分成兩邊在營外排著隊,依次對過名帖,進入營中。
荀柔親自前來守著,站在幾簇火把下,揮手打蚊子,望著昏懵中搖晃的人影。
在軍營考試,算是他靈機一動。
正值秋收,上下正忙,一場考試而已,不能勞師動眾,況且城中也沒那麽大地方。
軍營開闊平整,兵卒一半放回家務農,正好騰出地,兵卒又識得數字,有組織有紀律,服從命令好調配,考場引導和平日安排操練、清點人員也差不多。
開了三個營寨,將草席桌案搬出來,往操場上一鋪就齊活,有些破舊也不要緊。
感謝時代,大家還比較樸實,在外風餐露宿,席地而坐都常有,孔子游天下,還餓過肚子呢,條件就這樣,也沒人說有辱斯文。
真有那等講究人,也不會來參加這樣的考試。
士子們亂哄哄的入營,被分配不同營寨中央,席案都擺好了,按順序落座,或有些抱怨,但也就只是抱怨,更多的是開考前的興奮。
他們吵鬧著,周圍舉著火把的兵卒,卻都早得訓誡,沈默安靜的圍在周圍,只有晨光熹微中勾勒出披堅執銳的身形,哐當寨門一關,眾人不由得漸漸安靜下來。
個別士子臉上露出受驚嚇的表情,把站在外頭的荀柔逗得一樂,覺得自己真是太壞了。
“差不多了。”他望了望漸升的朝霞。
天氣還熱,上午好點,頂好暑氣蒸騰起來之前考完,大家都少折騰。
“敲鼓嗎?”戲茂立即問。
籍田之難,在丈量記錄之外,他半年奔波,算是通過測試,人黑瘦了一圈,卻比當初更精神。
“嗯。”荀柔點點頭,猜測著是否有人敢搞事。
這畢竟是第一回正規大型考試,想得再周到,也可能有沒想到的地方。
“咚、咚、咚”隨著三通鼓過。
各考場傳令官三遍宣布考場紀律規則。
……角號之後方可提筆答題,不得喧嘩,不得交頭接耳,打手勢、做暗號……不得夾帶、抄襲或有意讓他人抄襲……考生在左首填寫名籍……
“阿叔?”隨侍荀家族侄見荀柔聽著聽著,自己就樂起來,有點摸不著頭腦。
“無事。”荀柔輕咳兩聲,當初寫這一段,他簡直一口氣順下來,如今軍中傳令官吼出來,更是別有一番風味。
各處考場東、南、西三面豎起數塊大木板,板上大字書寫考題,與此同時,每半個時辰,會有傳令官將考題高聲朗誦一遍,方便視力不佳的考生。
胥吏考數術、律法、農歷,學吏考詩文、律法、農歷。
數學不考高深,只有加減乘除,就是數字略大,詩文只是公文與《詩經》,律法考一般日常涉及的條例,農歷考《四民月令》。
最後一道論述民為邦本,本固邦寧。
《尚書》原文,根正苗紅。
題不多,以基礎實用,只一道論述,屬於附加,給大家一點發揮空間,滿足指點江山的心願,其餘都是填空紙張很貴,沒多餘的糟蹋。
“看了考題,定不知有多少人會失望。”荀柔望向場中。
太基礎啦,讓那些摩拳擦掌的士子都不好發揮,不過他才不要將風氣帶成書呆十年寒窗苦讀,文章是載體,為了傳達精神,不是重點。
當然後世科舉的目的,不只是選拔人才,但他既然知道弊端,就不能這麽幹。
戲志才一臉明了的回荀柔一笑,“如此,太尉才能見人心啊。”
荀柔唇角翹了翹,“讓他們心中有些準備是真的。”
他知道外頭都傳,這是太尉給跟隨士子的考驗和機遇,還有些人信誓旦旦,認為最後肯定不會讓大家為此“賤役”。
這些人太天真啦,上了他的賊船,就得按他的規矩來。
“叔祖出的考題,對許多人恐怕也並不簡單。”荀仹聲音是少年特有的高昂,一張漂亮臉龐,被朝霞映照得光彩耀眼,就像出水紅芙蕖,“儒生之中不分五谷,不識律令者,也有不少。”
荀柔微微一笑,“熙卿以為,胥吏之職,最要緊為何?”
荀仹被問,認真想了想,答道,“是精通庶務吧。”
“精通庶務,能做一地長官了,”荀柔搖搖頭,對看過來的眾人道,“是用心,細心、耐心、同情心、同理心。做到前三點,就算良吏,至於庶務,就算全不通農業,在田間跑上兩年,自然該會的就會了,光讀書本,就算將歷書倒背如流,到了田間一樣會不明白。”
就像後世公務員考試,考的就不是專業技術,而是理解力、判斷力、邏輯思維。
戲茂點點頭,其餘眾人或若有所思,或迷糊懵懂。
“你們過去數術學《九章》,去歲學算盤,哪個用得多,想一想該能明白。”
外面看得再熱鬧,不上手也不會知道是怎麽回事,再聰明也不行。
考試在午前一刻結束,金鉦脆響三聲,所有人停筆。
卷子收上來,當天荀柔就帶著眾人批改。
先看格式,宣布考試規則時,宣講了寫卷的格式,格式不對,直接黜落,這就去了二成的人。
接著就是勾選錯誤答案,再按照考生座位號排序。
規矩一條鄰座答案錯誤一般,兩人同算作弊都是成年人,還以公務員為目標,別光盼著別人來主持正義,要懂得保護自己。
這樣又篩掉一成。
這兩條篩選過後,剩下的能答對四成,都算通過,這回反而沒有先前兩條篩掉的人多。
最後荀柔再重頭看一遍所有論述,以免有特殊人才被遺漏。
不過哪有那麽多特殊人才,連最簡單的規則都聽不明白,也寫不出什麽高妙的東西。
公務員又不是科學家,科學家要的就是腦回路不同凡人,公務員則一定要能理解普通人才行。
最後取中三百二十,一百名學吏,二百二十名胥吏,看著不少,等計算著往各縣裏一撒,就完全看不出來了。
“叔祖,這五份文卷拿出去張貼,該如何排序?”荀緝疊起五張卷問道。
兩種試卷各取前五名,算作五魁首,放榜時要張貼出去。
高強度熬夜工作兩天,思維有點遲鈍,荀柔想了想才道,“按筆畫數來,不分優劣了。”
兩邊的頭五名,都是有一兩個位子能定下,其他就有些猶疑,硬分個上下,再引得爭議,還不如不分。
這次考試五百份卷中他看到幾個熟悉的名字,頭一個就是徐庶。
看見這個名字時,他一陣恍惚。
《三國演義》中徐庶篇幅並不算多,但短短一兩章卻給人留下深刻記憶。
他看過刀光劍影,聽過鼓角爭鳴,走過黃塵古道,見過烽火邊城,再見到曾經熟悉的姓名,滋味真是別提了。
除了上輩子的“熟人”,還有幾位是這輩子或認識,或聽說過。
石韜,石廣元,潁川老鄉,比他大幾歲,當初也是少年捷才,在各種宴會上有過數面之緣。
和洽,和陽士,汝南人,靈帝時舉孝廉,曾受大將軍何進征辟,不至。
裴潛,裴文行,河東聞喜人,其父曾為靈帝尚書令,只是家族敗落,在河東影響力遠不如衛氏。
所有考中的胥吏,包括石韜、裴潛,荀柔宴請一餐,勉勵一番,就遣往各處去,秋收後收賦稅,前面等他們的事情多著。
學吏包括徐庶、和洽,則留下來,再將身邊的文吏選出一半加入名單,荀柔先給他們作一次崗前培訓。
“有漢以來,朝廷早設有庠序之教,孝武皇帝時最盛,至本朝則逐漸廢弛,其中緣故非只一端,今日提及此事,也並非為了追根究底,而是希望諸位明白,今設學吏一門,是要諸位排除萬難,讓鄉間百姓開蒙啟智。”
頭三天是律法速成班,接著每人發上一沓紙,上面是相同的二十四字。
從數字起始,一二三到百千萬,吾、汝、某、家、國、父、母、有、無、好、壞,荀柔當初從少府借的木雕工匠,今年一年所有功夫,就雕印這二十四字了。
要讓為生活精疲力乏的人們,願意打起精神來學習,那必須所學既不高深,又能有用。
於是荀柔舍棄了在常山郡改編的三字經,改了更基礎的單字。
這些字,即使完全大字不識一個的人,也都在生活中見過,開始學起來就不會覺得深難。
“知家國,則知忠義,知父母,則孝義,實物俱可以圖象之,識得數字、有、無、好、壞,就能記賬,不易受商販所騙,再學會名字,地方,就能簡單書信來往。”
“若能記賬、書信,之後便不愁百姓不願學,故今歲之始尤為重要。”
所以
“《說文解字》曰,國者,邦也。《周禮》有雲”
“等一等。”
周圍眾人一起露出同情之色。
站在眾人之前講解的年輕文吏一頓,在觀看了之昨天所有試講者的淒慘下場,他看向突然插話的太尉,眼神中已露出隱隱畏懼和祈求。
“邦又為何物?”荀柔仿佛並未看到對方請求的目光,像個搗亂課堂的壞學生,問完還沖年輕文吏勾勾嘴角。
他的文化教育是親爹一對一親自教學,水平可以說不錯,所以知道《說文解字》裏國、邦兩個字的解釋是完美閉環國,邦也;邦,國也。
說了當沒說,沒說當說了。
文吏顯然也知道,嘴唇顫抖,好一會兒才抖出,“邦……邦者,亦封也。”
不錯啊,還能背《釋名》,真是很不忍心為難他呢,荀柔搖搖頭,“封者,當作何解?又有今者四境之內,非封之地,不算國嗎?”
文吏蚌住了。
知道這些士子會出問題,荀柔專門安排了每人試講一字。
昨天他玩找茬樂了一天,這看來還沒悟啊。
他打了個呵欠,太尉之職當然不會只有培訓文吏,他晚上回去看文書,白天這些反倒算休息做一個吹毛求疵的甲方,簡直是快樂。
“國者,域也,執幹戈所衛之地,如此解釋,太尉以為如何?”
粗衣短褐的青年起身,拱了拱手。
終於有人說道點上,荀柔精神一振,一看竟是徐庶。
這個答案基本已經合格,但他還是追問,“何為幹戈?”
“幹為盾,戈為兵器,平頭之戟。”青年毫不猶豫道。
“何為衛(衞)。”
“衛(衞)者,執兵以向四方,以對外辱。”青年想了一想回答。
這次解釋時,他選擇了更為簡單通俗用詞。
“徐元直?”荀柔站起身。
“在。”青年抱拳一禮。
“從今起,學吏以君為長,細研字解,以通俗易懂為要。”
“謹授命!”
原本要是沒有人合格,荀柔準備將所有人為難一遍,將這些讀書人傲氣打掉,再給他們提示,不過有人悟出來,當然就不用再讓他多費功夫。
【(光熙二年),七月,(荀柔)慰鎮三輔及河東,輒見二千石、長吏、官屬、佐史,考察黜陟,誅阿枉不平者五十又二人,並令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。是歲,關中田畝豐稔,試吏取三百餘人,置學吏,以教化四民。
十一月,袁紹進兵河內,南匈奴南寇上郡。】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卯時,天光微覺,安邑城東軍營點燃一片熊熊火把照亮。
報名的五百餘士子,分成兩邊在營外排著隊,依次對過名帖,進入營中。
荀柔親自前來守著,站在幾簇火把下,揮手打蚊子,望著昏懵中搖晃的人影。
在軍營考試,算是他靈機一動。
正值秋收,上下正忙,一場考試而已,不能勞師動眾,況且城中也沒那麽大地方。
軍營開闊平整,兵卒一半放回家務農,正好騰出地,兵卒又識得數字,有組織有紀律,服從命令好調配,考場引導和平日安排操練、清點人員也差不多。
開了三個營寨,將草席桌案搬出來,往操場上一鋪就齊活,有些破舊也不要緊。
感謝時代,大家還比較樸實,在外風餐露宿,席地而坐都常有,孔子游天下,還餓過肚子呢,條件就這樣,也沒人說有辱斯文。
真有那等講究人,也不會來參加這樣的考試。
士子們亂哄哄的入營,被分配不同營寨中央,席案都擺好了,按順序落座,或有些抱怨,但也就只是抱怨,更多的是開考前的興奮。
他們吵鬧著,周圍舉著火把的兵卒,卻都早得訓誡,沈默安靜的圍在周圍,只有晨光熹微中勾勒出披堅執銳的身形,哐當寨門一關,眾人不由得漸漸安靜下來。
個別士子臉上露出受驚嚇的表情,把站在外頭的荀柔逗得一樂,覺得自己真是太壞了。
“差不多了。”他望了望漸升的朝霞。
天氣還熱,上午好點,頂好暑氣蒸騰起來之前考完,大家都少折騰。
“敲鼓嗎?”戲茂立即問。
籍田之難,在丈量記錄之外,他半年奔波,算是通過測試,人黑瘦了一圈,卻比當初更精神。
“嗯。”荀柔點點頭,猜測著是否有人敢搞事。
這畢竟是第一回正規大型考試,想得再周到,也可能有沒想到的地方。
“咚、咚、咚”隨著三通鼓過。
各考場傳令官三遍宣布考場紀律規則。
……角號之後方可提筆答題,不得喧嘩,不得交頭接耳,打手勢、做暗號……不得夾帶、抄襲或有意讓他人抄襲……考生在左首填寫名籍……
“阿叔?”隨侍荀家族侄見荀柔聽著聽著,自己就樂起來,有點摸不著頭腦。
“無事。”荀柔輕咳兩聲,當初寫這一段,他簡直一口氣順下來,如今軍中傳令官吼出來,更是別有一番風味。
各處考場東、南、西三面豎起數塊大木板,板上大字書寫考題,與此同時,每半個時辰,會有傳令官將考題高聲朗誦一遍,方便視力不佳的考生。
胥吏考數術、律法、農歷,學吏考詩文、律法、農歷。
數學不考高深,只有加減乘除,就是數字略大,詩文只是公文與《詩經》,律法考一般日常涉及的條例,農歷考《四民月令》。
最後一道論述民為邦本,本固邦寧。
《尚書》原文,根正苗紅。
題不多,以基礎實用,只一道論述,屬於附加,給大家一點發揮空間,滿足指點江山的心願,其餘都是填空紙張很貴,沒多餘的糟蹋。
“看了考題,定不知有多少人會失望。”荀柔望向場中。
太基礎啦,讓那些摩拳擦掌的士子都不好發揮,不過他才不要將風氣帶成書呆十年寒窗苦讀,文章是載體,為了傳達精神,不是重點。
當然後世科舉的目的,不只是選拔人才,但他既然知道弊端,就不能這麽幹。
戲志才一臉明了的回荀柔一笑,“如此,太尉才能見人心啊。”
荀柔唇角翹了翹,“讓他們心中有些準備是真的。”
他知道外頭都傳,這是太尉給跟隨士子的考驗和機遇,還有些人信誓旦旦,認為最後肯定不會讓大家為此“賤役”。
這些人太天真啦,上了他的賊船,就得按他的規矩來。
“叔祖出的考題,對許多人恐怕也並不簡單。”荀仹聲音是少年特有的高昂,一張漂亮臉龐,被朝霞映照得光彩耀眼,就像出水紅芙蕖,“儒生之中不分五谷,不識律令者,也有不少。”
荀柔微微一笑,“熙卿以為,胥吏之職,最要緊為何?”
荀仹被問,認真想了想,答道,“是精通庶務吧。”
“精通庶務,能做一地長官了,”荀柔搖搖頭,對看過來的眾人道,“是用心,細心、耐心、同情心、同理心。做到前三點,就算良吏,至於庶務,就算全不通農業,在田間跑上兩年,自然該會的就會了,光讀書本,就算將歷書倒背如流,到了田間一樣會不明白。”
就像後世公務員考試,考的就不是專業技術,而是理解力、判斷力、邏輯思維。
戲茂點點頭,其餘眾人或若有所思,或迷糊懵懂。
“你們過去數術學《九章》,去歲學算盤,哪個用得多,想一想該能明白。”
外面看得再熱鬧,不上手也不會知道是怎麽回事,再聰明也不行。
考試在午前一刻結束,金鉦脆響三聲,所有人停筆。
卷子收上來,當天荀柔就帶著眾人批改。
先看格式,宣布考試規則時,宣講了寫卷的格式,格式不對,直接黜落,這就去了二成的人。
接著就是勾選錯誤答案,再按照考生座位號排序。
規矩一條鄰座答案錯誤一般,兩人同算作弊都是成年人,還以公務員為目標,別光盼著別人來主持正義,要懂得保護自己。
這樣又篩掉一成。
這兩條篩選過後,剩下的能答對四成,都算通過,這回反而沒有先前兩條篩掉的人多。
最後荀柔再重頭看一遍所有論述,以免有特殊人才被遺漏。
不過哪有那麽多特殊人才,連最簡單的規則都聽不明白,也寫不出什麽高妙的東西。
公務員又不是科學家,科學家要的就是腦回路不同凡人,公務員則一定要能理解普通人才行。
最後取中三百二十,一百名學吏,二百二十名胥吏,看著不少,等計算著往各縣裏一撒,就完全看不出來了。
“叔祖,這五份文卷拿出去張貼,該如何排序?”荀緝疊起五張卷問道。
兩種試卷各取前五名,算作五魁首,放榜時要張貼出去。
高強度熬夜工作兩天,思維有點遲鈍,荀柔想了想才道,“按筆畫數來,不分優劣了。”
兩邊的頭五名,都是有一兩個位子能定下,其他就有些猶疑,硬分個上下,再引得爭議,還不如不分。
這次考試五百份卷中他看到幾個熟悉的名字,頭一個就是徐庶。
看見這個名字時,他一陣恍惚。
《三國演義》中徐庶篇幅並不算多,但短短一兩章卻給人留下深刻記憶。
他看過刀光劍影,聽過鼓角爭鳴,走過黃塵古道,見過烽火邊城,再見到曾經熟悉的姓名,滋味真是別提了。
除了上輩子的“熟人”,還有幾位是這輩子或認識,或聽說過。
石韜,石廣元,潁川老鄉,比他大幾歲,當初也是少年捷才,在各種宴會上有過數面之緣。
和洽,和陽士,汝南人,靈帝時舉孝廉,曾受大將軍何進征辟,不至。
裴潛,裴文行,河東聞喜人,其父曾為靈帝尚書令,只是家族敗落,在河東影響力遠不如衛氏。
所有考中的胥吏,包括石韜、裴潛,荀柔宴請一餐,勉勵一番,就遣往各處去,秋收後收賦稅,前面等他們的事情多著。
學吏包括徐庶、和洽,則留下來,再將身邊的文吏選出一半加入名單,荀柔先給他們作一次崗前培訓。
“有漢以來,朝廷早設有庠序之教,孝武皇帝時最盛,至本朝則逐漸廢弛,其中緣故非只一端,今日提及此事,也並非為了追根究底,而是希望諸位明白,今設學吏一門,是要諸位排除萬難,讓鄉間百姓開蒙啟智。”
頭三天是律法速成班,接著每人發上一沓紙,上面是相同的二十四字。
從數字起始,一二三到百千萬,吾、汝、某、家、國、父、母、有、無、好、壞,荀柔當初從少府借的木雕工匠,今年一年所有功夫,就雕印這二十四字了。
要讓為生活精疲力乏的人們,願意打起精神來學習,那必須所學既不高深,又能有用。
於是荀柔舍棄了在常山郡改編的三字經,改了更基礎的單字。
這些字,即使完全大字不識一個的人,也都在生活中見過,開始學起來就不會覺得深難。
“知家國,則知忠義,知父母,則孝義,實物俱可以圖象之,識得數字、有、無、好、壞,就能記賬,不易受商販所騙,再學會名字,地方,就能簡單書信來往。”
“若能記賬、書信,之後便不愁百姓不願學,故今歲之始尤為重要。”
所以
“《說文解字》曰,國者,邦也。《周禮》有雲”
“等一等。”
周圍眾人一起露出同情之色。
站在眾人之前講解的年輕文吏一頓,在觀看了之昨天所有試講者的淒慘下場,他看向突然插話的太尉,眼神中已露出隱隱畏懼和祈求。
“邦又為何物?”荀柔仿佛並未看到對方請求的目光,像個搗亂課堂的壞學生,問完還沖年輕文吏勾勾嘴角。
他的文化教育是親爹一對一親自教學,水平可以說不錯,所以知道《說文解字》裏國、邦兩個字的解釋是完美閉環國,邦也;邦,國也。
說了當沒說,沒說當說了。
文吏顯然也知道,嘴唇顫抖,好一會兒才抖出,“邦……邦者,亦封也。”
不錯啊,還能背《釋名》,真是很不忍心為難他呢,荀柔搖搖頭,“封者,當作何解?又有今者四境之內,非封之地,不算國嗎?”
文吏蚌住了。
知道這些士子會出問題,荀柔專門安排了每人試講一字。
昨天他玩找茬樂了一天,這看來還沒悟啊。
他打了個呵欠,太尉之職當然不會只有培訓文吏,他晚上回去看文書,白天這些反倒算休息做一個吹毛求疵的甲方,簡直是快樂。
“國者,域也,執幹戈所衛之地,如此解釋,太尉以為如何?”
粗衣短褐的青年起身,拱了拱手。
終於有人說道點上,荀柔精神一振,一看竟是徐庶。
這個答案基本已經合格,但他還是追問,“何為幹戈?”
“幹為盾,戈為兵器,平頭之戟。”青年毫不猶豫道。
“何為衛(衞)。”
“衛(衞)者,執兵以向四方,以對外辱。”青年想了一想回答。
這次解釋時,他選擇了更為簡單通俗用詞。
“徐元直?”荀柔站起身。
“在。”青年抱拳一禮。
“從今起,學吏以君為長,細研字解,以通俗易懂為要。”
“謹授命!”
原本要是沒有人合格,荀柔準備將所有人為難一遍,將這些讀書人傲氣打掉,再給他們提示,不過有人悟出來,當然就不用再讓他多費功夫。
【(光熙二年),七月,(荀柔)慰鎮三輔及河東,輒見二千石、長吏、官屬、佐史,考察黜陟,誅阿枉不平者五十又二人,並令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。是歲,關中田畝豐稔,試吏取三百餘人,置學吏,以教化四民。
十一月,袁紹進兵河內,南匈奴南寇上郡。】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